1.《鬼子来了》
以荒诞的黑色喜剧解构抗战叙事,通过高饱和度的黑白影像与超现实主义手法颠覆了传统战争片的宏大话语体系。影片采用反史诗化叙事策略,将农民马大三的生存困境置于民族主义话语之外,凸显个体在历史暴力中的异化状态,画幅比例与光影设计强化了封闭压抑的乡村空间,而突然插入的彩色镜头形成布列松式的决定性瞬间,暴露出集体无意识中的暴力本质。
2.《一一》
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久可以拍出如此现实的电影,小孩的天真被大人封建无情打压青春对爱情的渴望却爱而不得,中年夫妻关系冷淡,自己面对中念危机,而老人则是生离死别。都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看上去却让人难受,因为这就是普通人,没有得选,只能选择合适的奉子成婚,而对小孩教育没有开放超前,让小孩也郁郁寡欢,东亚东南亚的家庭就赤裸裸摆出来。
3.《花样年华》
浪漫但不如本篇有质感,当然就几分钟的短片影像也只能这样了,出轨题材可以观察人性的幽微,春光乍泄和花样年华都提到:我以为我不会那样,原来大家都一样。看人类在自己的伦理边界挣扎真有意思,结局周生像把自己的困惑遗憾悔恨托付给神明和宗教,以为没人看到的树洞被佛教徒静静地观察着,就像情感再克制隐忍也会流露出端倪一样,长长的庙宇走廊像直面幽深无常的时代与命运。
4.《紫日》
《紫日》以四五年东北战场为背景,撕开了军国主义最后的疯狂。影片最震撼之处在于它没有简单地将仇恨指向日本民族,而是直指军国主义的思想毒瘤,秋叶子从狂热到崩溃的转变,揭示了战争如何扭曲人性,而跨越国界的求生同盟,则暗示着真正的敌人从来都是嗜血的意识形态,而非某个民族的普通民众,在紫红色的落日下,三个幸存者的背影,成为了对战争最沉痛的控诉。
5.《无间道》
难以定义好人与坏人,也没办法确定正邪哪方取得了胜利,只是活下来的不一定顺心如意,死的也没得偿所愿罢了,人性与人生本就悲惨。但太震撼了,我在看的过程中感叹了无数次梁朝伟的眼神戏,已经很久没有看过那种镜头只聚焦在眼神上,却能在那段简单的镜头中看到一个人物逐渐成长丰满直到让我相信他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角色,不愧是影帝。
2025年讨论度最高的5部华语电影,哪几部出乎了你的意料?